- 新聞中心
- News
- 聯系我們
- Contact us
-
銷售電話:028-85980483 85980506
售后服務:028-85980400
傳真:028-85980418
E-mail:huania@huania.com
地址:成都市高新區天府大道中段天府軟件園D6棟17F
郵編:610041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韓清華 張麗
6月7日,記者從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了解到,天府軟件園明星企業,也是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的地震預警成果轉化企業(成都市美幻科技有限公司)入選首批國家應急產業重點聯系企業(共30家),既是四川唯一一家入選單位,又是我國地震預警領域的唯一入選者。
國家應急產業重點聯系企業名單是國家工信部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發展理念為指導,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應急產業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4〕63號),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建立應急產業重點企業聯系制度的通知》(工信廳運行函〔2016〕495號)要求,堅持政府推動、企業自愿、公開公平、好中選優的原則,經省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申報、專家評審、社會公示后確定的,最終北京華泰諾安探測技術有限公司、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美幻科技有限公司等30家企業入選首批國家應急產業重點聯系企業名單。
近年來,我國應急產業快速興起并不斷發展,在突發事件應對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還存在產業體系不健全、市場需求培育不足、關鍵技術裝備發展緩慢等問題。國務院辦公廳于2014年出臺《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應急產業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4〕63號)提出,發展應急產業是提高公共安全基礎水平的迫切要求、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重要內容、是提升應急技術裝備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并將地震預警等監測預警產業列入重點發展方向。
工信部網站介紹,國家應急產業重點聯系企業制度的建立,將有助于企業及時了解國家政策和行業動態,有效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需求,增進重點企業之間的合作交流,幫助企業發展壯大,為我國應急產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首批國家應急產業重點聯系企業名單的公布,將有助于建立規范、實用、有效的重點企業聯系機制,推動完善應急產業扶持措施,制定國家應急產業重點聯系企業管理辦法,明確重點企業責任義務,規范重點企業監督、評估程序,加強對重點企業的指導支持,增強應急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發揮重點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提升應急產業發展水平。
國家“千人計劃”人才、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王暾博士表示,應急產業既有公益性,又有商業性,還有產業性。地震預警服務,作為應急產業的一員,也兼具公益性、商業性、和產業性。很幸運,地震預警的產業化機構——成都市美幻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美幻科技”)也被納入了國家應急產業重點聯系企業。王暾博士強調,減災所和美幻科技的工作在“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框架下,得到了各級黨委和政府的支持,得到了各級組織部、科技部門、應急辦、經信委、市縣地震部門等的支持,將服務國家地震安全,發展地震預警產業,也將繼續呼吁國家地震工作主管部門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2016年),避免地震預警領域的管干不分,共同更好服務國家地震安全。
美幻科技的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的地震預警成果轉化企業,美幻科技始終專注于地震預警成果轉化,服務公共安全和應急管理,面向工程、工廠、學校等提供地震預警接收終端和商業化服務,展現地震預警的產業化價值,與減災所的公益性服務相輔相成。美幻科技作為四川省唯一一家并且是我國地震預警領域的唯一入選者,在倍感榮幸的同時,也深知責任重大。相比于汶川大地震時我國無地震預警,目前我國地震預警成果已覆蓋地震區90%的人員,并示范應用于各領域,但地震預警信息卻未能充分傳遞給公眾,全國應用率卻不足4%,地震預警應用“最后一公里”嚴重不足。美幻科技將不斷開拓創新,努力配合打通地震預警應用“最后一公里”,減少人員傷亡,減少次生災害。美幻科技將以入選首批國家應急產業重點聯系企業為契機,力爭成為災害預警領域的獨角獸。
王暾博士表示,四川省正在著力培育應急產業,轉危為機,轉危為先,地震預警成為四川省“從悲壯走向豪邁”的重要篇章。在地震預警領域,減災所不僅與市縣地震部門聯合建成了延伸至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覆蓋面積220萬平方公里,覆蓋我國地震區人口90%(6.6億人)的全球最大的地震預警網,還將獨具中國特色的世界領先的地震預警成果示范應用到各領域,自2011年以來,已逐步通過手機、廣播電視、政務微博、專用接收終端等連續7年安全服務民眾、學校、社區、化工、地鐵、國防、國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國家減災中心及國家重大工程(核電站、核反應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等領域,并連續預警蘆山7級、魯甸6.5級、九寨溝7級等41次破壞性地震,無一誤報,產品安全、可靠。同時,該地震預警成果已服務尼泊爾,并與中國大陸地震預警網實現互聯互通,開始服務“一帶一路”國家戰略。
新聞來源:中國經濟時報四川